Bitmovin 第九版视频开发者报告解析,揭示流媒体行业最大挑战

2025/09/18

Bitmovin 发布的第九届年度视频开发者报告(2025-2026 版),深入探讨了流媒体行业不断变化的挑战和趋势。该报告汇集了全球数百位视频专业人士的洞见,是衡量视频交付、变现和技术应用现状的基准。

与往年相比,本次报告凸显出一个关键转折:行业叙事已从 “技术实验” 全面转向 “效率优化”。在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视频团队既要应对成本攀升的压力,又要兼顾用户体验的升级,同时 AI 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正重塑行业底层逻辑,多维度的变革共同定义了当前流媒体行业的发展基调。

1. 行业核心挑战:成本与体验的双重博弈

图 1:视频技术方面面临的挑战

成本控制成首要难题

如图1,2025 年,行业挑战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成本控制(带宽、存储等)以 38% 的占比首次超越广告插入(37%),成为视频团队面临的头号难题。这一转变折射出经济压力下行业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 在商业变现模式不断多元化的同时,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流媒体全链路的成本结构,从编码到分发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成本优化的靶点。相较于 2024 年广告插入问题的集中爆发,今年的挑战分布更显均衡,反映出行业在商业化与成本管控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体验保障仍存多重瓶颈

尽管技术持续迭代,跨设备播放一致性(31%)与问题根因排查(27%)仍是长期存在的运营痛点。设备生态的碎片化导致相同内容在不同终端呈现效果差异显著,给用户体验带来负面影响;而观测能力的不足使得流媒体问题的根因分析往往需要数小时而非分钟级完成,严重影响故障响应效率。此外,直播内容的低延迟需求(21%)与观众参与度提升(18%)等挑战,也凸显出行业在规模化服务与精细化运营之间的张力。

2. 技术战略转型:从单一部署到多元协同

交付与工作流的多元化布局

为提升服务韧性,多 CDN部署已成为主流交付策略,成为保障性能与可用性的核心手段。在技术选型上,商业化解决方案正逐步取代纯自研构建。编码、DRM、CDN 及播放器等领域的商业化率持续提升,这种转变为团队带来了更快的上市时间与更完善的功能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领域仍是自研的 “堡垒”,26% 的团队依赖自建解决方案,凸显出企业对数据灵活性与控制权的重视。

在编码部署层面,混合策略特征明显:VOD 编码更倾向于公有云软件方案(29%),而直播编码仍高度依赖本地硬件设备(29%)。这种差异源于两类业务的核心诉求不同,VOD 追求规模化与自动化效率,直播则优先保障可靠性与低延迟。

AI 应用:从实验性尝试到 ROI 驱动

图 2:期望利用 ML 或 AI 来改善观众观看体验的视频使用案例调查

图 2 显示,AI 技术在视频领域的应用已完成从 “锦上添花” 到 “核心基建” 的跨越,仅有 4% 的受访者表示无 AI 应用计划。音频转录 / 语音转文字(46%)、个性化推荐(35%)与内容标签化(35%)成为最主流的 AI 应用场景,这些应用直接指向可量化的价值提升:语音转文字助力内容合规与 accessibility 改善,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留存,标签化优化内容发现效率。

相较于基础应用的普及,生成式 AI 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19% 用于内容生成与增强),反映出行业对 AI 技术的务实态度 —— 优先投资能带来明确 ROI 的成熟场景,而非追逐技术热点。正如 Bitmovin 首席产品官 Reinhard Grandl 所言:“AI 不再是视频工作流中的边缘实验,而是以实用方式改善可访问性、个性化与体验质量的核心工具”。

3. 关键技术领域趋势深度解析

视频编解码:效率与兼容性的平衡

图 3:直播和点播使用哪种类型的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作为流媒体的基础环节,其技术选择直接影响成本与体验。图 3 显示,在编码器类型上,直播场景更青睐商业编码器(48%),看重其在 SLA 保障下的稳定性与实时性能;而 VOD(视频点播) 场景则更倾向开源方案(29%)与自研构建(24%),以平衡成本与功能定制需求。

图 4:在生产中使用了哪些视频编解码器,以及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实施哪些?

视频编解码器策略呈现 “多标准并存” 的过渡特征:H.264/AVC仍以 65% 的生产使用率占据主导,其无与伦比的设备兼容性使其成为基础保障;H.265/HEVC(41%)在 4K/HDR 场景中表现突出,尤其在苹果生态中应用广泛;而AV1展现出最强增长潜力,21% 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部署,随着安卓与 CTV 设备的硬件支持普及,其带宽效率优势将逐步释放。

流媒体格式与低延迟技术:场景驱动选型

图 5 :您在流媒体中使用哪些格式?您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哪些格式?

图 5:流媒体格式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HLS(43%)和 SRT(40%),而 RTMP 以 36% 的比例仍然值得注意,因为它在兼容性方面表现一直优异。SRT 和 Zixi 显示出计划中的采用量最高,反映了对安全 IP 贡献的持续兴趣。由于其在贡献和分发中的双重角色,RTMP的计划采用率较低,而 HLS 则保持稳定。新兴选项如 RIST 和 WebRTC 主要在针对特定低延迟工作流的目标试验中出现。

图 6:您在生产中使用了哪些流媒体格式进行分发,以及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引入哪些格式?

图 6:在流媒体格式分发上,HLS(61%)与 DASH(46%)构成双核心架构,前者凭借 CTV 支持与成熟的 SSAI/DRM 工作流占据优势,后者则在 Android 与浏览器端实现稳步增长。CMAF 格式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3% 的生产使用率与显著的部署计划,使其成为实现融合打包、CDN 效率提升与低延迟扩展的关键技术。

图 7 :您使用哪种技术进行低延迟流媒体?

图 7 显示,低延迟技术的应用呈现 “场景分化” 特征:72% 的团队已采用至少一种低延迟方案,其中LL-HLS(26%)凭借 iOS/tvOS 与 CTV 生态支持成为主流选择,LL-DASH(19%)则在 Android 与跨厂商工作流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延迟表现看,39% 的团队实现了亚 5 秒延迟,适用于体育游戏等互动场景;而 40% 的团队仍维持 10-30 秒延迟,优先保障稳定性与成本控制。值得警惕的是,21% 的团队未对延迟进行测量,暴露了观测能力的短板。

播放器与分析:体验入口与决策核心

图 8:用于视频或音频内容流媒体播放的平台或设备占比

播放器作为用户体验的直接载体,其技术选型与内容适配至关重要。图 8 中,HTML5 浏览器播放(58%)成为覆盖最广的形式,而 iOS(42%)、Android(40%)原生应用与 Apple TV(40%)、Android TV(38%)等 CTV 终端构成了核心分发矩阵。在播放器架构上,商业解决方案(33%)与基于开源的自研方案(43%)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前者胜在跨平台一致性与快速部署,后者则提供更强的定制灵活性。

内容类型分布显示,长视频点播(51%)仍是核心业务,直播内容(事件类 43%、线性 24/7 类 40%)与短视频点播(40%)紧随其后,这种结构决定了播放器需同时优化长时播放稳定性与短时加载速度。

数据分析作为决策基石,呈现 “多元融合” 特征:谷歌分析(27%)与自研方案(26%)领跑市场,专业视频分析工具(Bitmovin Analytics 16%、Conviva 14%)则凭借会话级粒度的播放数据(如启动时间、缓冲率)占据一席之地。在数据使用上,43% 的团队依赖 Grafana、Tableau 等 BI 工具仪表盘,29% 使用自研仪表盘,形成了 “通用工具 + 定制分析” 的混合模式。性能指标关注中,错误率(36%)与缓冲率(31%)位居前两位,凸显出 “播放不中断” 仍是体验优化的首要目标。

5. 商业化与安全:流媒体的生存根基

商业化模式:混合化与均衡化

图 9:商业化(变现模式)占比

流媒体商业化(变现模式)已进入 “多模式共存” 时代:AVOD(37%)与 SVOD(36%)几乎并驾齐驱,打破了单一模式的依赖;FAST(2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补充订阅收入、扩大用户规模的重要抓手; Transactional/PPV 模式(18%)则在 premium 赛事等场景中持续发挥价值。这种混合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一收入来源的风险,更能通过精准匹配不同用户群体的付费意愿,实现收入最大化。

图 10:广告架构占比

在广告架构上,图 10 显示 SSAI(37%)凭借 CTV 适配性、抗广告拦截与测量一致性等优势成为主流,CSAI(28%)则在 web 与移动端仍具竞争力,而新兴的SGAI(10%)作为混合架构代表,展现出兼顾控制与体验的潜力。

内容保护:多维度防御体系成型

图 11:使用哪种类型的 DRM?

随着 premium 内容价值提升,内容保护已成为行业标配,仅 4% 的受访者未采取保护措施。多 DRM 策略成为主流:HLS FairPlay(33%)、DASH Widevine(31%)与 DASH PlayReady(27%)分别覆盖苹果、Android / Chrome 与微软生态,形成全方位的加密防护;而签名 URL / 令牌(23%)则通过访问控制进一步强化安全层级。水印技术(10%)作为辅助手段,在版权追溯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多层次防护体系反映出行业对内容安全的重视程度。

6. 未来展望:优化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基于本次报告的趋势分析,未来视频流媒体行业将呈现两大发展方向:在优化层面,成本管控将向更精细化的链路渗透,内容感知编码(目前 27% 的团队已采用,另有 27% 计划部署)等技术将凭借比特率降低与存储节约的优势加速普及;在创新层面,AI 的深度应用与直播规模化能力提升将成为突破点 —— 生成式 AI 有望在内容增强领域实现突破,而直播技术的优化将支撑体育等重大赛事的全场景流转。

正如 Bitmovin CEO Stefan Lederer 所言,这份拥有九年数据积淀的报告不仅追踪趋势,更揭示了定义视频制作、交付与体验的长期转变。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把握成本与体验的平衡、拥抱技术多元化与 AI 赋能,将是在变革中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逻辑。

注:以上内容图片和数据均来自 Bitmovin 第九版视频开发者报告( 2025/26) ,下载报告请点击此处

最新文章
如何构建AI陪伴、AI教育、AI硬件+实时互动?即构科技亮相云栖大会
2025/09/26
解析 AV1 视频编解码器在移动端部署的现状、挑战与优化路径
2025/09/26
如何通过实时音视频让网络研讨会更具互动性
2025/09/25
无人机直播:高质量可互动的 ZEGO RTC SDK 解决方案
2025/09/23
什么是文本转语音AI?文本转语音AI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场景
2025/09/22
扫一扫,获取更多服务与支持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服务与支持了解价格与优惠 扫码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服务与支持了解价格与优惠 扫码关注我们